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如何评价黄禹锡及其学术造假行为? “2006年,黄禹锡由于在两篇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系的论文中伪造数据,并用不恰当的方式收集实验用人类卵子,犯下重大伦理过失。 论文被撤回,成为了历史上报道…
从2005年,黄禹锡受到造假指控,到2009年韩国法庭对黄禹锡作出正式判决,这四年间,世界干细胞研究沿着黄禹锡当年的道路,取得了飞速进展。 回过头来,重新审视2005年舆论对黄禹锡造假的狂轰滥炸,科学史专家江晓原,作出了这样的评述:“2005年秋后的日子,是黄禹锡生命中注定难逃一劫的岁月。 ” 2005年秋后,短短几十天的时间,黄禹锡就从“韩国民族英雄”、“最高科学家”的耀眼光环中,跌落下来,其被颠覆的速度,在科学史上是罕见的。 这背后种种“诡异”的情节,也一一展开。 最先对黄禹锡发难的是他的合作者杰·夏腾。 2004年,在黄禹锡一篇论文被《科学》杂志退稿后,夏腾加入了黄禹锡团队,成为主要研究人员,并利用自己在欧美学术共同体中的有利角色,为黄禹锡的论文多方游说。
在黄禹锡事件的观察中,江晓原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谴责黄禹锡造假时,舆论铺天盖地热热闹闹,而此后的科学进展证明黄禹锡的贡献时,却很少有人关注。 甚至在韩国法院作出的裁决中并无造假指控时,公众与媒体似乎也都对这一重要事实失去了兴趣。
在江晓原、方益昉跟进黄禹锡事件、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尽管一些同行学者表示出兴趣与支持,但二人也遇到了不少质疑,质疑的理由大多并非出于学术上的探讨,而是简单地表现为对“为黄禹锡鸣冤”的不解。 在黄禹锡事件的观察中,江晓原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谴责黄禹锡造假时,舆论铺天盖地热热闹闹,而此后的科学进展证明黄禹锡的贡献时,却很少有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