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1 我国学术不端问题的现状 1.1 学术不端问题易发多发 (1)从学术不端行为曝光的时间看.从1997 到2017年,几乎每年都有学术不端案例被媒体曝 光.实际上,在国内被曝光的案件只是冰山一角,很 难用数据来确切说明学术不端行为的范围和 程度[2]. (2)从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单位看.64起学术不 端案例,发生在46所高校和1所科研单位.高校 中,既有985、211名校,也有不太知名的普通高校.
为了更好地描述关于中国学术界所存在的的学术不端行为状况,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对全球撤资数据以及已撤销的国家拨款和申请进行了研究,同时在网上对一些利益相关的中国研究人员进行了调查和访谈。 为什么中国的学术不端那么难管? 中国的学术不端之所以难以监管,「定义模糊」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学科背景、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学术不端的定义都是有分歧的。
学术不端行为涉及到学术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学术研究、学术出版、项目申报、成果鉴定、职称评定、研究生培养等诸多环节。 ,在世界范围来看,发现与规范学术不端现象,主要还是靠教育与个人举报,缺乏有效的技术辅助手段,同时由于涉及到各种复杂的经济利益,导致往往投入巨大,成果甚微,甚至于出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中国的学术出版机构也可以提供一些手段。 此前中文期刊通常只是从期刊和 CNKI 数据库中删除某篇文章,但此后也许应该和大部分西方期刊一样,将某篇撤回的文章明确标记为「已撤回」,并且应该分享「黑名单」。 在正确的支持下,大学和研究机构最适合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当然这也需要科技部和社科院等类似单位的协助。